原标题:资管新规倒计时15天 银行理财进度条走到了哪?
距离2021年底还有15天,这也意味着距离央行规定的资管新规整改最后期限也还有15天的时间。
自2018年资管新规发布,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正式启动,今年已是第四年。11月1日,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理财中心”)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三季度末,银行理财市场净值化比例已达86.56%,较去年同期提高26.08个百分点。
国有行处置资产压力较大城商行“船小好掉头”
虽然整体来看,净值化转型已经进入尾声。但是,分银行来看,不少国有大行的压力依旧存在。“这主要是因为大行原先存量的固定收益率产品规模太大,很难在几年内很快完成转型,他们现在的净值产品比例大约在70%-90%。”一位城商行人士告诉记者。
从六大国有行公布的年中数据来看,净值化转型确实仍有较大空间。
农业银行年中报显示,截至2021年6月末,农行理财产品余额 5733.48亿元。按收益类型划分,保本理财产品余额344.42亿元,较上年末减少378.71亿元,占比6.0%;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5389.06亿元,较上年末减少4666.94亿元,占比94.0%。
建设银行年中报显示,上半年,建行自主发行各类理财产品25792.22亿元,其中,净值型产品期末余额2862.38亿元,占比31.69%;预期收益型产品期末余额6168.89亿元,占比68.31%。
交通银行年中报显示,截至6月底,交行净值型产品规模8210.11亿元,在表外理财产品中的占比71.32%,较上年末提升9.74%。
相反,一些规模较小的城商行则显示出了“船小好掉头”的优势。南京银行在三季报中就表示,存量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已于2021年9月30日全部清零。宁波银行、长沙银行也表示将如期完成净值化转型。
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
普益标准最新研究显示,11月28日,全国银行理财市场的50款现金管理产品当周七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为3.01%,较11月21日环比下降3bp,较基期周均值下滑25bp。具体到11月份,由月初的均值3.05%下滑至月末均值3.01%,创近期最低值。
此外,11月50款中低风险6个月投资周期产品过去6个月的平均收益率为2.1%;一年投资周期产品过去6个月的收益为2.23%。
可以看出,短周期的投资产品的收益率较低,并且显示出持续下滑的趋势。
对于银行理财收益下滑这一趋势,某国有行人士表示,现在政策要求降低实体融资成本,所以一直维持着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,因此银行理财,包括存款利率有所下降。
具体来说,有三个原因:第一,市场上资金总量的提升会使银行融资成本下降;第二,银行要维持一定的存贷款利差才能保持收益,所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,也会导致银行理财和存款的利率下行;最后,长周期的影响因素是资管新规。
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,银行理财收益率在大概2017、2018年到达峰值之后就开始逐渐回落,分析原因主要是与整体市场的收益水平,以及整体资产的价格有关。
钱往哪放?普通投资者何去何从
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,2021年三季度,全市场新增理财投资者987.98万个。截至9月底,持有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(仅统计2018年10月1日之后发行的理财产品)达7125.71万个,较年中增长16.10%。其中,个人投资者达到7096.84万人,较年中增加982.75万人,占比高达99.59%。
他们对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接受度如何?一位华中地区的国有银行理财经理告诉记者,在销售理财产品时,肯定是按照监管的要求向投资者表明理财产品不保本,大家接受度也渐渐提升,但是不免还是有些客户对不保本心存疑虑。我们一般会根据他们的风险接受程度,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。
上述城商行人士也表示,“据我了解,现在客户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。并且,现在的理财产品的整体收益,除了权益类风险较高的产品外,大多都在业绩比较基准的范围内兑付。相对于银行存款而言,理财产品收益率还是相对较高的,投资者可以分散投资。”
可以看出,资管新规对理财产品的净值化要求打破了刚性兑付预期,无风险、高收益理财的消失,降低了风险资产的机会成本,使风险资产定价重估。另一方面,更直观地看,随着保本保收益理财的减少,净值型产品的普及,居民有望将更多长期资金配置于优质稳健的权益类资产。
此外,在产品端,资管新规也倒逼银行进行产品体系的优化,以满足客户的不同理财需求。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,2021年三季度,银行理财产品在产品期限、运作模式等方面不断优化,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。9月份,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357天,同比增长44.98%。截至9月底,投向债券类资产20.45万亿元、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3.16万亿元、未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资产1.10万亿元。
(作者:吴霜 编辑:马春园)